江阴:自强不息 菌田绘就乡村振兴“致富画卷”
时间:2025-07-1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在江阴祝塘镇五福村,一排排整齐的菌棚在阳光下闪耀着希望的光芒。这片生机勃勃的菌田主人,是一位用坚韧书写人生的残疾人创业者——殷红松。尽管身为肢体三级残疾人,他却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拼搏,在菌菇种植领域闯出一片广阔天地,成为残疾人自强典范,更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历经挫折,创业梦想永不磨灭。1969年生于江阴祝塘镇的殷红松,曾是服装厂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2008年的一场车祸,不仅让他落下肢体三级残疾,更因巨额医疗费陷入人生至暗时刻。失业的阴霾与债务的压力双重袭来,但骨子里的倔强和不服输的精神,让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破局之路。2009年,他创办私营服装厂,却因管理经验不足,在坚持了5年后以亏损百万而告终。
沉重的打击并未磨灭殷红松心中的创业梦想。2014 年,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农业领域的商机,毅然筹资承包了 2 亩土地开启平菇种植之路。从此,田间地头成了他的新战场。他日夜守在菌棚里,仔细观察菌丝的生长规律,经过980个日夜的反复试验,从菌种培育到温湿度调控,终于攻克技术难关,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 2 亩逐步扩展至 72 亩,年利润突破 20 万元。
技术赋能,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传统种植靠经验,现代农业靠技术!”殷红松深知这一点。为了提升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他果断投资引进自动化控温设备与菌种检测仪器,将原本的家庭作坊升级为标准化大棚。同时,他大胆创新,采用“层架立体栽培法”,让平菇的产量实现了翻倍增长。2020 年,他带领合作社成功攻克羊肚菌人工种植难题,成为江阴市首家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基地,在菌菇种植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为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殷红松成立了江阴市升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吸纳了多名社员,形成了“合作社 + 农户”的产业模式,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产品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如今,合作社的产品已经成为市政府、吉麦隆等单位的长期采购对象,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
公益反哺,彰显强烈社会担当。殷红松的合作社不仅在自身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积极助力残疾人就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产业融合,合作社盘活了村内闲置土地,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免费为他人提供菌种培育、大棚管理等实操培训。不仅如此,殷红松始终心怀感恩。“我深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在能力范围内,我也想努力回馈这份温暖给其他的人!”在2020年2月疫情期间,他主动向镇政府捐款支持抗疫,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近年来,陆续有常州等地的残疾人前往升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实地观摩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殷红松总是热情接待,免费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实操培训,许多残疾人通过参观学习,对种植菌菇充满了信心,对自身的发展也增添了新的希望。殷红松不懈努力、励志创业的事例,为众多残疾人朋友树立了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激励着他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从一名残疾人,成长为平菇种植领域的强者,殷红松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脱贫靠自强、致富靠产业”的乡村振兴路径。他不仅为自己闯出了一条致富新路,还以“领头雁”的姿态,带动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彰显了新时代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为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提供了鲜活而生动的范例。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